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高考复习高中历史2024高考历史答题万能句 答题模板整理

2024高考历史答题万能句 答题模板整理

时间:2024-06-04保存为WORD
专题:

有些高考历史选择题考察的是历史事件的时间,空间或特点。我们可以根据题干中的限定语来提取其中的隐含信息,明确时空范围和特点。能帮助大家更轻松的选择出正确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分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大家可以看一看。

2024高考历史答题万能句式有什么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句三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句二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句三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句四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注:如果同学们想了解2024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的详细信息,可以访问“高考志愿”。高考志愿是一款功能齐全,性价比超高的网站,高考内的所有数据都是真实可靠,全部来源于各大官网,考试院,同学们可以放心使用。

2024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最新整理

高考历史原因(背景)类

题型分析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来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识点。

1.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有“根据材料”“依照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种规定;

2.回答方式方面,需要具体回答与详细分析的关键词有“说明”、“分析”等等,而一般可以简单分析的关键词是 “指出”、“概述”、“简析”等;

3.知识点方面,往往选取比较重要的考点,或者是上课的重难点。

解题方法

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1.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

(1)涉及政治史问题时,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2)涉及经济史问题时,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3)涉及文化史问题时,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分析。

2.内因与外因

(1)对于“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问题考查的历史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2)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人物,那么内因就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质与个人经历等,而外因就是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

(3)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事件,那么内因往往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观条件与直接原因,以及该历史事件策划者、组织者的历史活动;而外因往往是导致该历史事件发生的间接相关事件,以及客观的外在条件。

(4)如果题目问的是国家或重要社会组织的因素,那么内因就是这个国家与组织内部的人物活动、历史事件等,对于国家而言,其外因是国际局势、对外关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外因是不同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等。

(5)有时题目会要求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角度去分析,其实这与内因、外因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3.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1)对于深度层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会理论,譬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诸如此类。

(2)在分析原因的层次性时,考生需具备较强的时空观念。一般而言,长时段的历史因素往往是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短时段的历史事件往往是直接原因,因此在分析历史事件时直接原因等价于“导火线”。

(3)应当知晓以下规律:“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往往是内因;而直接原因往往是外因”。因此,如果无法找出或分辨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时,可以参考内因与外因的分析角度去思考问题。

(4)政治史方面: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国家利益往往是根本原因,而政治事件、政策变动往往是直接原因;

(5)经济史方面:生产力、生产技术、生产资料往往是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而生产关系往往是直接原因;

(6)文化史方面:理论体系、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而文化政策、个人际遇则是直接原因。

高考历史影响(意义、作用)类

题型特点

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问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此类试题还可变为“评价”类试题。

方法

1.影响类

(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第一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第二种: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思考。

政治影响,可从政治格局、制度革新或调整、政权更替、政策制定或改变、新的阶级产生等方面思考。

经济影响,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文化影响,可从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思考。

军事影响,可从国家军事装备、以及对随后战争等方面思考。

外交影响,可从国家对外政策、国家之间外交事件等方面思考。

第三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

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第四种: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

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

注:①当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否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②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为主。一般情况下,近年的考题在评价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时,也要注意分清主次,应以积极的为主。

2.意义类

(1)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思考。

(2)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思考。

友情提示:在本文下方的“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一栏,输入自己的高考成绩、省份、选科,点击查看,就能看到能上的大学/专业有哪些、录取概率是多少、自己在全省的位次排名是多少、同时还可以查看更多院校信息。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7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