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福建农林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是福建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在培养高质量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高效益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为福建农林大学授牌

  【学校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农林院校之一】学校创办于1936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设有23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在校生2.78万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5200余人。校园占地4800余亩,另有科教基地1178亩,教学林场4.59万亩。校园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称号。

  【学校办学水平居全国省属农林院校前列】学校现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设有国家和部省级创新平台124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7个,位居福建省属高校首位、全国农林院校前列。

  【学校综合实力居福建高校前列】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6个福建省高峰学科、12个福建省高原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生命科学学科自然指数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42位,4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20%。在全球率先破译小菜蛾基因组、菠萝基因组、龙眼基因组,世界首次解析植物蓝光受体原初光反应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获得国家发明奖特等奖、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33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奖9项,位居福建省属高校首位。

  【学校师资水平居福建省高校前列】学校现有教职工3155人,专任教师1693人,其中两院院士12人(含双聘院士1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长江学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9人;有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居福建高校前列】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输送了20万各类优秀人才,形成了以“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育人品牌。近年来,学校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实施高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高等农林人才培养体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全国“挑战杯”成绩连续十多年均居全国高校前列,福建高校第一。

  【学校社会服务水平居福建高校第一】学校建有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服务覆盖福建省73个县区和全国32个省市370个县区。学校是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参加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连续15年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其中学校育成的甘蔗品种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85%;育成的麻类品种占全国的2/3并覆盖全国种植面积1/2以上;选育了全国推广范围最广的甘薯和花生新品种。

  【学校开放办学水平居福建高校前列】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接受院校,有美国、加拿大、苏丹、泰国等六大洲49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在校学习、研究。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联合举办4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居福建省高校首位;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球第二所农业特色孔子学院。学校率先对台湾开展单独招生,与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举办6个闽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是福建省高校与台湾“一流顶尖大学计划”高校合作办学的第一家。

  当前,学校正紧紧抓住国家和福建省“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朝着建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一流农林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迈进,积极打造福建农林大学“升级版”,努力为国家和新福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2018年7月更新 )

学校领导

  严金静,男,汉族,1962年8月出生,福建漳平人,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8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福建省漳平县农业局经管站干部,漳平县农委农业经济科副科长、农委副主任,漳平县溪南乡党委副书记、书记,漳平市政府副市长(期间挂职任福建省农业厅经管处副处长),漳平市委副书记,武平县委书记,龙岩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期间挂职任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省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正厅级)。2018年5月起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兰思仁,男,畲族,1963年9月出生,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8月本科毕业于福建林学院林业专业,1999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4年-2010年5月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历任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福建省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植物园)管理处主任、党委书记(期间挂职任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副书记);福建省林业厅产业发展处处长,福建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期间挂职任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副司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2010年12月任福建农林大学校长。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林学会理事长、福建省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长期从事林业、园林、水土保持、森林公园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等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出版《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创新》、《红豆树研究》等著作7部,先后在《Acta Horticulturae》、《Phytotaxa》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获部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庄祥生,男,1969年7月出生,历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办公室、校办公室(合署)副主任、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助理,中共集美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现任中共福建农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

  曾华平,男,1971年10月出生,历任福建农林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副处长、党委办公室(校办公室)副主任、海外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办公室(校办公室)主任。2016年9月起任中共福建农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

  邱应龙,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级教练员。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福建龙岩站火炬手,全国体育系统先进个人。1983年从福建体育学院(现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系毕业,先后担任新罗区体校举重教练、副校长、校长,新罗区体委主任、龙岩市体育局副局长, 福建省龙岩市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2016年10月起任中共福建农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共福建农林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练晓荣,男,汉族,1964年3月生,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11月任福建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2005年5月任福建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2008年7月任福建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3年10月起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