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高考资讯高考新闻2022年高考语文卷试题评析-名师评析2022高考试卷

2022年高考语文卷试题评析-名师评析2022高考试卷

时间:2022-07-09保存为WORD

2022年高考语文在6月7日的上午举行的,目前全国共有4套语文试卷,分别是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今年的这几套试题,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精神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并且加强教考衔接、切实引导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素养要求较高。

一.2022年高考语文卷试题评析

关键词一:博古融今

引导学生立足当下现实 面向未来创新

试题充分发挥学科的人文优势,选材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试题设问既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其内涵基础上借鉴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信心,又引导学生立足当下现实、融通古今资源、面向未来创新。

如新高考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是两个材料的组合:材料一节选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材料从根本问题着眼,高屋建瓴,层层深入,紧扣传统与当代、民族与世界、特殊与普遍的关系,雄辩地阐明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层联系和伟大意义,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

关键词二:取精用宏

紧扣时代主题,关注青年成长

2022年适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试题紧扣时代主题,关注青年成长,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如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从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 试题以表格和数据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关键词三:强化基础

内容范围和难度设置严格依据课标

2022年高考是“双减”政策发布之后的首次高考,命题在教考衔接上精耕细作, 充分释放服务“双减”改革的鲜明信号。试题强调深化基础,试题内容范围 和难度设置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引导教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做到应教尽教,既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标准,也不随意增加或删除内容。

内容范围充分考虑课标不同版本。根据各省使用课标的不同版本和教学实际差异,新高考I卷、II卷分别 为使用不同版本课标的省份专门命制名篇名句默写试题,形成4个不同版本的试卷。

难度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学业质量水平描述。在材料选取时,现代文材料的选择注重题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古代诗文材料的选择注重符合浅易的标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四:关联教材

与教材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

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答案设计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并充分考虑新旧教材更替的因素,优先选择新旧教材中都有的传统经典课文为关联对象,灵活运用显性关联和潜在关联两种方式, 引导教学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将功夫下在课堂内,以提升课堂质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

显性关联,考点设置直接与教材内容关联。全国乙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试题要求学生将其与教材所选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体味两首送别诗与普通抒写伤感愁绪的离别之作的不同。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充满豪情。

潜在关联,材料选择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关联。全国甲卷的写作试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和新高考I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红楼梦》的翻译”,没有直接考查《红楼梦》相关的知识内容, 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可作答,但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则能 更好理解试题材料。

关键词五:创新形式

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得分收益

2022年高考语文命题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继续探索, 使用新题型,扩大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度,进一步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得分收益,引导学生认识到低效的学习方式只会带来无效压力和负担。

材料文体和组合形式更加多样。四套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使用了政论文、学术论文、科普文、专著导言、小说、散文、纪实作品等文体,有单一文本,也有复合文本;在复合文本中,有纯文字文本,也有带图示的文本。 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分别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杂史、别史、诸子等经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限于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

试题考点更加灵活。文言文阅读第11题从侧重记忆能力的文化常识考查过渡为侧重理解能力的文言实词、虚词考查。如考查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如“尊重”,在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古今意义不同。

试题设问更加开放。语言文字应用中对成语的考查,由选择题变为直接填写答案的填空题。

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作答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得分。考点也相应从侧重考查近义成语差异的辨析变为侧重考查成语的积累与应用。

二.名师评析2022高考试卷

2022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来自一线的中学教师结合本省教情、学情、考情,对试题进行了全面点评。

针对全国甲卷试题,昆明一中杨仕云老师认为,论述类文本阅读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原则,和以往相同,试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含义,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实用类文本阅读采用的是多则材料的形式,内容为“杂交水稻的培育”,体现了时代性,引导考生对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巨大进步加深认识与理解,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针对全国乙卷试题,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鲁智瑛老师认为,试卷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便于理解。语言文字运用II模块选取了对“眼中风”这种眼科疾病的介绍,多次强调“眼中风”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提醒学生关注用眼健康。作文题的材料选择是“双奥之城”的北京,对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上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两点、交通知识、国家经济的列举,展示了两次奥运会中国家综合实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本就是学生生活中热切关注的热点,便于学生理解。

针对新高考全国I卷试题,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虹老师指出,今年试题稳定,但是“反套路化”倾向明显。就试卷结构、试题难度、难度梯度等而言,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稳定的,注重对教材的回归,对学科基础必备知识的考查。这对今年全国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疫情影响的考生来说,是极具人本关怀的,同时也体现了高考改革是稳步推进的;但是也充分体现了“反套路”化,注重因文设题,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灵活运用。

针对新高考全国II卷试题,重庆市教科院钱金涛老师、南开中学陆平老师认为,选材注意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如语言文字运用I选择了关于“天宫课堂”的语料,来自今年的新闻报道。再如作文以中央广播电视台一组介绍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的微纪录片为主体材料,让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参加复兴中学团委的征文活动,写一篇体现认识和思考的文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小编推荐

1.河南信阳2024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河南信阳2024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3.河南信阳2024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4.河南信阳2024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5.河南信阳2024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6.2024河南信阳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7.河南信阳2024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8.北师大实验学校2024高三第一阶段评估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7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