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高考复习高中地理四大渔场形成的原因及条件总结

四大渔场形成的原因及条件总结

时间:2020-02-07保存为WORD

综合考虑,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它们是鱼类的饵料,一般温带海区较多。

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讲,世界上有四大渔场:

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

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

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渔场往往局限在某一海区的某一水层,甚至局限于某一时期。这种局限性主要取决于鱼群的密集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鱼类(经济海洋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及其环境条件的变化。因此,构成渔场必须要具备一下几个条件 [1] 。

(一)要有大量鱼群洄游经过或集群栖息

海洋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是那些在进行洄游、繁殖、索饵或越冬等活动的鱼类或经济动物的密集群体,特别是繁殖群体,密度大且稳定,而且多数鱼群是以同一体长组或同一年龄组进行集群的,如鲑鳟鱼类特别明显。因此,在进行捕捞作业时,如果对达不到捕捞规格的对象(如低龄或性未成熟的幼鱼)进行酷捕,则必然得不偿失,严重影响来年的资源量,甚至能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后患无穷。

(二)要有适宜的鱼类集群和栖息的环境条件

如果某一海区的某一时期,具有适宜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进行洄游、繁殖、索饵和越冬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条件),它们就可以集群或栖息在一起,从而为渔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生物条件是指饵料生物和共栖生物以及其他各种生物种间关系。非生物条件是指海流、水系、水温、盐度、水深、底质、地貌和气象等。

在外界环境因素中,特别是海洋环境因素,更有着重要的作用。海洋水温状况的变化,对于经济鱼类的洄游分布和集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鱼类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对其周围的环境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海洋环境条件是形成渔场的重要条件,而在海洋环境的各个因子中,水温和饵料生物为最重要的因子。

小编推荐

1.2025年衡水中学高三复读条件及费用

2.2025高三复读需要什么条件及手续

3.苏州国际本科学校有哪些 报考条件是什么

4.2025中国农业大学2+2国际本科如何报名 报考条件是什么

5.国际高中申请东京大学本科生条件 需要的要求有哪些

6.香港本科生申请条件及学费国际生 雅思6.5分够吗

7.学IB的国际生本科申请港大医学院 需要的要求条件有哪些

8.sqa3+1国际本科好申请新加坡 需要哪些条件

相关文章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2021

    很多同学想知道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盐度和洋流⑴
  • 地球属于哪个星系 在星系中的位置

    地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本星系,本星系属于总星系。所以一般我们说, 地球属于太阳系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7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