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高考助考家长必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时间:2017-07-11保存为WORD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1.寻求过度关注:只有在得到家长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以及很多家长)之所以会在上述四个错误目的种选择一个或几个,是因为他们相信: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放弃是他们的惟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观念。如果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做出不良行为,家长会说不知道,或者会给出一些其他借口。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这没有什么错。问题出现在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这种行为之所以令人烦恼,是因为它来自于孩子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惟有当我是被关注的焦点时,我才有所归属。"这种孩子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观念,使得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更增加了大人认为孩子是在令人烦恼地强求关注的感觉。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来说将是令人鼓舞的。

孩子内在成长需求的驱动。我们人类的祖先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更好地生存,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天然的特质被编在遗传密码中成了基因,成了人类这种动物生存的主要潜能。这些天然的特质包括好奇心、探索欲望、质疑和解疑、对群体的兴趣、适应能力等。它们以最天然、最本真的方式存在于6岁以前的儿童身上。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许多父母和老师对人类行为以及儿童发展了解得不够,就把与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

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看到孩子吃手、啃玩具,家长担心卫生问题就一次次地阻止孩子,不知道这正是孩子口腔敏感期的典型表现,是顺应婴儿发展的正常行为,不知道孩子正需要家长为他们提供足够多的清洁的可供啃咬的物品来让他们尽情地探索和感受。

孩子的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为什么识别出孩子的错误目的很重要呢?因为了解孩子的错误目的和错误观念有助于我们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的真正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然而,由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真正的需求,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合理表达需求,就只能通过一些外在的表现形式(发脾气、搞破坏等)来表达诉求了。如果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很容易被孩子的表面行为所迷惑,从而陷入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中,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一旦大人真正懂得了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们就会乐意去想办法鼓励孩子。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我们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行为了解得越多,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就能更有效。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吧!

小编推荐

1.读大专选择什么专业最好 学什么最吃香

2.初中学历怎么升本科学历 有什么好处

3.强基计划为什么降分 一般能降多少分

4.文科生适合报强基计划吗 可以报什么专业

5.强基计划的学生未来去向 毕业后能干什么

6.电子信息工程好就业吗 2024找什么工作

7.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原因是什么

8.重阳节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有什么风俗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7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