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高考复习高中语文七子之歌香港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七子之歌香港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时间:2020-12-02保存为WORD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众多诗篇中的重要篇章,创作于1925年3月,1925年7月4日载于《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后《大江季刊》和《清华周刊》相继作了转载。

《七子之歌》创作背景

从1922年冬到1925年春,闻一多留学美国。留学期间,他切身体验到了弱国子民在强国所遭遇到的无处不在的歧视与欺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祖国深厚的爱,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身在纽约的他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力作。1925年5月,闻一多提前结束了留学生活,启程回国。

然而,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五卅惨案的斑斑血迹。被失望乃至绝望笼罩着的闻一多愤然北上,将《七子之歌》等几首爱国之作投稿给《现代评论》首次发表。其时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七子之歌》一经问世就引起强烈共鸣。

《七子之歌》赏析

此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处“失地”比做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这种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不但让人感到亲切,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归属感,使每一首诗都灌注着被掳掠的血肉之躯的疼痛,强烈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眷恋。

全诗整体构架是均齐的,各节匀称,基本一致,体现了闻多所追求的建筑美。叠韵手法的运用,每首诗都用同样的韵来闭合,且节奏感很强,从而体现了诗的韵律美。每一首都是七句,前六句是整齐的长句,最后则以短句收尾,使前六句蕴集的力量冲击到最后,产生一个小小的情绪高潮,“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样一声呼唤,使得语调铿错有力。尤其是每首诗的卒句相同,形成了一个大的复沓,这种反复的运用,使诗的韵律回旋起伏,变化和交替中又见出精严和齐整,真是一唱三叹,饶有深致。

《七子之歌》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

他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遇难身亡。

小编推荐

1.读大专选择什么专业最好 学什么最吃香

2.初中学历怎么升本科学历 有什么好处

3.强基计划为什么降分 一般能降多少分

4.文科生适合报强基计划吗 可以报什么专业

5.强基计划的学生未来去向 毕业后能干什么

6.电子信息工程好就业吗 2024找什么工作

7.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原因是什么

8.重阳节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有什么风俗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7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