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创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签署了共建沈阳理工大学协议。2016年获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成为省局共建的国防特色院校。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高等院校。

经过七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理工大学已由一所学科单一的军工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经、管、文、法、艺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4万平方米。校园内建有局域网,图书馆面积4万平方米,纸质藏书137.52万册,图书总量242.52万册。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运动场和大学生文体中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学校建有东北地区唯一的兵器博物馆,是国家和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及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学校设有19个学院、系、部等,设有57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具备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拥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及重点支持专业19个。有6个省级教学团队,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17个。

现有教职工168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24人,高级职称专任教师54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省领军人才、省优秀专家、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省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72人、第一批省学术头雁1人,辽宁省创新团队7个。

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7003人,其中本科生1538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98人。有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45个二级学科(学科方向);有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高校重大科技平台。有5个国家级国防特色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学科,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4个学科列入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2800余项,科研到款逾3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家国防科工局等国家级项目130项。获批省级奖项40项。获得授权专利1056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434篇。

学校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芬兰等18个国家的8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交流与合作。与波兰西里西亚技术大学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教育部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所属的9个研究所共建了4个设备技术先进的合作实验室。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的大学开展2+1+1,2+2以及3+1等不同模式的本科生及硕士生联合办学项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2015年以来,招收留学生1685人,政府奖学金本科生58人,硕士生274人。学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并于2015年度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荣誉。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三大战略和“教学质量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学科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程”五大工程。弘扬“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秉承“弘志励学,德才并蓄”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研究应用型大学。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张铁岩

  张铁岩,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劳动模范。现任沈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兼任辽宁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新能源光电材料制备与分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电力仿真与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供用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长期从事智能电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重大科技项目子课题、中欧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科研合作基金、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2项,大型电力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三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5项。申请中国、美国及欧洲发明专利17项并获得授权。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各1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3篇。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军

  刘军,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辽宁省领军人才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现任沈阳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特色专业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负责人。兼任中国兵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兵工学会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低温混凝土、新型建筑材料研究与评价、水泥基复合材料等。作为主持人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重大及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共47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各种奖励共49项;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专家等国家、省部级各种荣誉称号34项。作为第一作者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50篇被SCI、EI、ISTP收录,主编专著及教材7部,专利12项,标准3部,软件版权3项。

  党委副书记:钱英伟

  钱英伟,男,汉族,辽宁铁岭人,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副研究员。现任沈阳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1992年7月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2006年获得沈阳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历任沈阳工业学院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团委书记、院办主任、沈阳理工大学校办主任、党委组织部长、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务。

  钱英伟同志长期从事党务工作,著有著作4部,其中专著1部,在《理论界》、《理论探讨》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省级科研课题近10项,获得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创新奖1项、沈阳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一等奖1项。

  副校长:武永存

  武永存,男,汉族, 辽宁朝阳人,1988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美国 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高级工程师。

  历任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助理工程师,辽宁省观音阁水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助理工程师,辽宁省观音阁水库建设管理局局长助理兼计财部长,辽宁省观音阁水库大坝联合体副总经理,辽宁省水资源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辽宁省水资源开发总公司总经理,辽宁省白石水库建设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兼),辽宁省计划(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助理、党组成员,辽宁省接收华晨集团国有资产办公室副主任(兼),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党组成员,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辽宁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朝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朝阳市委常委、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和工商管理等。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重点建设项目,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副校长:李成华

  李成华,男,汉族,辽宁兴城人,九三学社辽宁省省委委员,1976年7月参加工作,德国波恩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现任沈阳理工大学副校长。市政协常委。

  1985年7月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参加工作。1994年10月获得德国波恩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沈阳农业大学教师,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沈阳理工大学副校长等职。

  兼任教育部"地面机械仿生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与工程材料学部同行评议专家,农业部"948"项目农业机械评审组评审专家,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兼职科技副所长、学科带头人。

  副校长:王宝令

  王宝令,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沈阳理工大学副校长。

  历任沈阳建筑大学校团委书记,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项目管理公司副经理,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任,基建处长;2002年任沈阳建筑大学校长助理,2011年4月—2015年11月任沈阳建筑大学副校长,2015年11月至今沈阳理工大学副校长。

  多年从事高校校区建设、校园保卫、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主持并参与多项有关校区基础建设、校园规划及大型公共建筑平台建设等项目的研究和建设,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多项,主编、参编的相关论文著作多部(篇)。曾获得辽宁省奥运安保和国庆安保三等功。

  纪委书记:李芸

  李芸,女,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历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人员,辽宁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员,辽宁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科员,辽宁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辽宁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处调研员,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察专员,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处级秘书,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处长,辽宁中医药大学纪委书记。

  副校长:张健

  张健,男,汉族,辽宁新民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9月参加工作。东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沈阳理工大学副校长。

  历任鞍山内燃机厂技术员,沈阳工业学院教师,沈阳工业学院弹药研究所副所长,沈阳工业学院弹药研究所所长,沈阳工业学院装备工程系系主任兼任弹药研究所所长,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院长,沈阳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沈阳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常务副主任。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类特色专业负责人,中国兵工学会弹药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示范专业带头人,辽宁省兵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高校兵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新原理弹药技术、目标探测识别技术、武器系统新工艺技术等。近年主持完成了10余项国家军品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奖、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辽宁省教学成果奖。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