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传媒工程学院简介

传媒工程学院坚持“学术工程统一,技术艺术统一”的办学思想,创新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努力造就既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又有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传媒工程人才。

学院下设数字艺术系和文化传播系,共有5个本科专业,涵盖艺术学、文学、工学、教育学4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1400多人;设有校级科研机构“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建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5个,写生实习基地6个,教育技术实习基地9个。

  • 学院办学综合实力水平较高

现有教授、副教授8人,博士、硕士26人,兼职教授5人。其中,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2007—2010连续4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学系部。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创佳评差”最佳单位,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传媒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5门。 主持中央电教馆、省教育厅、渭南师范学院等教学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220多篇。

  •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成果显著

师生技术艺术作品获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全国ITAT 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140多项。

  • 学术工程统一思想初见成效

学生考研上线率达27%,分别在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学校深造;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现有化学化工、材料科学、资源环境和生命科学四个教学系。设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理科学、生物科学7个本科专业;化学教育、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2个高职专业。设有陕西省多河流湿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军民两用材料重点实验室、复合材料工程中心、装备工程技术中心、药物分析工程中心5个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100余人。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5人,讲师37人。博士、在读博士25人,硕士26人。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近年来共获得厅局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项目1项,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教改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目前在研项目经费达700万元。获得厅局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47项,其中省部级奖励10项。教师出版著作10余部,申请获得专利近10项。目前在复合材料研究、军民两用材料研究和湿地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复合材料研究及军民两用材料研究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湿地研究团队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已经省科技厅批准,建立陕西省多河流湿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为该方向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平台。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历届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中,先后涌现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2人,陕西省高教系统实验室先进个人2人,陕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有学校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带头人12人。化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物理化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和自然地理学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非常重视学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提高,学生考研成绩斐然。2012年本科毕业生考研上线96人,其中生物专业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达到创纪录的61.1%。2011年本科毕业生考研上线人数123人,上线率均达到30%左右。地理科学与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考研成绩尤其突出:2009届毕业生共86人,考研上线人数24人,上线率达28%; 2010届毕业生178人,考研上线人数64人,上线率36%;2011届毕业生91人,考研上线人数41人,上线率45%。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体系改革,重视实践教学,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2011年学校启动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获批10项,每项获批科研创新经费5000元,参与学生达100余人。在2012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校长奖”评选活动中,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共有6名同学获奖。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20多名学生先后获得省厅级奖励。其中有7人次在陕西挑战杯大赛中获得银奖和铜奖。学生发表论文72篇,学生获陕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以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获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铜奖。在学生就业管理工作中,学院积极为学生拓展就业市场,已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训合作关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就业率一直位居学校院前列,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曾先后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最佳单位”、“先进实验室”、陕西省“优秀基层党总支”、渭南市“优秀基层党总支”、学院“优秀教学系部”、“先进党总支”、“考研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集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为一体、拥有2000余人在校生的二级学院。在“育经管英才、做经管典范”的理念下,秉承“经世致用和而不同”的校训,以“服务于学生,贡献于社会”为宗旨,把培养应用型人才放在首位。经济与管理学院现设经济系、财会系、工商管理系和管理科学系4个教学系;有经济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9个本科专业和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3个专科专业;有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中小企业管理研究所、西部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研究院4个省级研究机构;建有财会模拟、市场营销模拟和现代商务管理3个实验室,各种教学设备价值380余万元;与陕西北人公司、西部证券公司渭南营业部、居家乐连锁超市、渭北产业园、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省内外20多家公司建有顶岗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教师比例占到30%以上,教师中有博士后5人,博士(含在读)10人,具有硕士学位40余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省部、厅局等各类项目7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级、院级以上教改项目40项,出版专著46部,主编或参编教材20部,公开发表论文950余篇,各类获奖120项。形成了具有特色优势的学科研究方向,多项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为“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或“优秀”等级。所提出的“翔式道路”、“西部建设三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综合配套改革经济区”等观点,富有创新,为国防经济学科、为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现有“财务管理”省级精品课程1门,“管理学”、“逻辑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等院级精品课程4门;有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应用经济学(军民融合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省级教改课题2项。
经管学院党总支曾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创佳评差“最佳单位”2次,并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总支”、创佳评差“先进集体”、2010年、2011年获学校“优秀教学单位”称号。曾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3次,全国大学生营销大赛三等奖1次,二等奖1次。2006年至今累计有200余人考取国内知名院校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前茅。
美术设计学院简介
美术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6人,具有艺术学学士授予权。学院下设有陕西省大秦岭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院现设中国画系、油画系、设计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四个教育系,开设有美术学、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戏剧影视设计四个本科专业和一个艺术设计专科专业。目前,学院在校生近1800名,是学校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之一。
美术设计学院的办学基础和教学科研水平雄厚。近三年来,教师主持省级、校级科研课题30多项,在各类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0多部。教师和学生在国家和省上组织的美术作品与平面设计大赛中,有200多人次先后获奖。学生考研和学生就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美术设计学院现有专业教学楼两座,配备有演艺厅,版画、彩色喷绘、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陶艺设计、舞台化妆、服装制作等10个专业实验室,建设有15个实习基地和6个写生基地。资料室共收藏书籍与书画作品5万余册,其中有多幅藏画精品。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简介

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始创于1960年,是学院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7人,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37人,助教8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2人,院学科带头人1人,院学术带头人7人,院学术骨干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硕士学位者40人,先后有7人次曾在美国、法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进修学习过计算机,8人参加过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学院现有数学系、信息工程系两个教学系,目前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数学教育三个专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数论研究所及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中心3个科研机构。有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数学实验室,其中专业实验室下设7个实验分室,数学实验室下设3个实验分室。
近年来,有40多人次获得学院优秀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2人荣获“教坛中坚”荣誉称号,3人获“教坛新秀”称号,2人荣获院“教学名师”称号。近三年来,编写出版教材20余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主持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及学院科研立项59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
在全国及陕西省组织的大学生各类竞赛中,学生屡获佳绩,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列,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等比赛中曾获全国二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2项,并获优秀组织奖。学生考研、专升本比率连年递增,在2008—2010年先后有近300多名学生分别考取日本近畿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等国际、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专科学生的专升本率连年位居学院前列。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较高,约有40%的学生在中、省单位就业。涌现出了以中国年度教育十大新闻人物邓健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外国语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是陕西东部唯一的外语教学、科研和培训中心。经过近30年的建设,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下设英语系、东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日本语言与文化研究所和培材韩国语教育中心,有英语、日语、朝鲜语三个本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在教育、外事、经贸、文化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全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正副教授22人,外籍教师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61人,先后有15人赴英、美、日等国进修。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英语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有17个语音实验室,8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图书资料室藏书量6800余册,外文刊物40余种。
近年来,教职工发表论文500余篇,核心刊物80篇,主编参编教材8部,出版专著5部;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外国语学院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和学校“优秀教学系部”,应用语言教研室荣获陕西省教育工会“巾帼标兵建功岗”称号。
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11人荣获国家级一等奖;3人荣获“中华杯”全国日语演讲大赛二、三等奖;在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中,9人荣获一等奖;8名学生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有200多人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