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标识码:4150012607)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由长安、江陵、嘉陵、建设、长江、望江、西车、泸化等八所职大组成。2003年在重庆兵工职大的基础上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10月12日,教育部确定我校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单位,2018年12月19日,教育部致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函》(教发函﹝2018﹞166号),正式同意我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发展迈向了更高平台。2019年5月27日,教育部正式下文(教发函〔2019〕36号),批准更名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从2019年起即可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首批本科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汽车服务工程、工程造价、物流管理等10个职业本科专业。


学校是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特色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百强”“全国双创示范单位”“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称号,被教育部授予“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是重庆市首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

学校占地904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依山而建,环境优雅,风景秀丽,建筑气势恢宏,教学设施完备,实训中心规模宏大,学生宿舍、体育场所、生活服务中心一应俱全,是宜居宜行宜学的优质校园。

学校实验实训中心下设机械工程中心、中德汽车工程中心、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虚拟仿真教学实训中心,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5个,其中校外顶岗实习基地66个,馆藏图书近69.6万册。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77人,生师比为17.36:1。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86人,占专任教师的38.9%;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178人,占专任教师的37.3%;“双师型”教师253人,占专任教师的53%。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士官生学院、健康与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装配技术、建筑工程、会计与审计、艺术设计、家政等37个专业。
学校坚持“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着力打造“兵工技师”“重庆技师”品牌,坚持“过硬的技能、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态、创新的意识”的人才培养要求,建设和谐校园、希望校园、进步校园、美丽校园,办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

近年来,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的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148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51项。代表中国高职院校赴新加坡参加“第九届(新加坡)国际市场营销大赛”获最佳创意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挑战杯”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一个;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二等奖。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方式,陆续与2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红宇工业、青山工业、蒂森克虏伯、东风小康、龙湖集团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开展“合作班”“订单班”“试点班”等有针对性的培养,以强大的就业基地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渠道,以健全的职业规划指导与完善的就业服务,为学生就业搭建畅通渠道,同时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

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市委、市政府、市教委主要领导都曾亲临我校考察指导,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建设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进入新时代,全校师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在这里,只有我们,没有我”的校训,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教学质量优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优先,进一步凝练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坚持质量为本、特色立校,面向市场,融入企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在服务中壮大自己的办学方针,为构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协调向上的发展格局,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而奋斗。


学校领导

  院长 方仪,男,汉族,1956年9月生,中共党员,江苏高邮人。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府督学 ,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

  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历任江苏省高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市建委主任、书记,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现任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院长。

  从事政治理论教育和行政管理,讲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研究》等课程。主持、参与国家艺术学科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国家形象”、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艺术学学科设置研究”等课题10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中国残联重点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为第一主持人;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C刊”、《人民日报》等23篇;主编参编《当代中国艺术院校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研究》等9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次;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带头人。作为院长,2015年、2018年先后成功将南京特教学院、重庆机电学院升为本科院校。

  院党委书记 张国林,男,汉族,1955年5月生,四川南充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获得工学学士; 2004年获得重庆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重庆大学冶金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党委组织部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重庆北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发表《领导艺术十三论》、《非权利影响力初探》等论文25篇。其中,《激励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之中》获全国企业领导科学研究会第五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专著及参编5部,其中,《大开发促大发展》(专著)获2001年重庆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区域经济》(专著)获1999年重庆市政府三等奖。参加"九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私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等科研课题10项。目前正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上市公司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方 仪 院长

  主持学院全面工作,主管财务、招投标、外事工作

  张国林 党委书记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程淑明 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

  主持学院党委日常工作,分管党务、纪检监察、工会、维稳、社区工作

  王昌贤 常务副院长

  协助院长负责日常校务工作,分管教学、人事、劳资、继续教育工作

  李 龙 副院长

  协助院长分管学生工作、招生就业、共青团工作

  廖 勇 副院长

  协助院长分管科研、网络、图书信息工作

  柏 涛 副院长

  协助院长分管后勤、基建、资产管理工作

  张光彩 副院长

  协助院长分管保卫、士官生培养工作,兼任士官生学院院长

  冯小红 纪委书记

  主持学院党委纪委工作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