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现有教师队伍中,教授、副教授30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名,其中湖北省楚天学者4名,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专家1名,武汉市创新人才2人,湖北省产业教授1名,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支。学院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2700余人,2015年开始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招收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院建有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学、食用菌、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发酵与生化工艺、医学检验等9大实验室,拥有实验室50多间,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逾1000万元。

2018年学院获批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现拥有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省级品牌专业1个(生物工程),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项目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黄鹤英才计划项目1项,省、市科研立项30余项,科研经费逾800万元。

学院致力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先后与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50多个稳定的毕业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在省内外生物、化工、医药、农业、生物能源、环境与资源、生物制品加工以及医学检验等行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检验等工作,大批毕业生成长为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许伟凡、向甘驹、孙永平等一大批学子考取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博连读研究生;卜贤超、菅保森、吴永超等一大批校友自主创业取得成功,公司年产值均过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食品科技学院简介

食品科技学院现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烹饪与营养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一个专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及第二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12人,烹饪大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湖北省教学名师1名,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围评审专家3人、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3人,“中国茶百度百人”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食品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专家5人。

学院建有“湖北省校企共建功能米酒研发中心”及校级“食药资源利用工程中心”;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烹饪等9大类教学实验中心,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逾800万元。

学院教授团队围绕湖北省优势及特色农产品的储运、精深加工及功能食品研发进行创新性研究,在茶果蔬等农产品的储运及加工、植物功能成分的生物合成以及功能米酒及功能焙烤等方面都取得了多项成果,承担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多项成果达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三等奖1项;在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文章35篇;出版教材10部,申请发明专利35项。

学院致力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先后与中粮集团、伊利乳业、浙江一鸣、武汉仟吉、仙桃精武食品、湖北米婆婆等50多家省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毕业生多在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出入境检疫检验、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从事执法、教学、科研、生产、检验、管理等工作,大批毕业生成长为管理、技术骨干;一批优秀毕业生考取中国农业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继续深造。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简介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现设有应用化学、环境工程2个本科专业及环境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双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湖北省“3+2”联合培养试点项目;应用化学专业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开始与湖北工业大学招收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扎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名,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出版教材10余本,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建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现有基础化学、物化与化工、仪器分析、精细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工程设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等8大实验室,拥有实验室46间,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90余台,总值逾1000万元。已与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2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与北京天地人环保有限公司、武汉亚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了“环保运营特色班”。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在化工、制药、环保、能源等行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研发、工业设计、运营管理、质量监控、分析测试、环境监测、技术咨询等工作,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的管理与技术骨干。

药学院简介

药学院前身是制药工程系,成立于2003年,2015年获批湖北省试点改革学院。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2000余人,开设有制药工程、中药学、药学、健康服务与管理4个本科专业和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生物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3个专科专业。其中,制药工程专业2012年获批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获批为双学位授权专业,2015年与其他相关学科专业共同组建的“生物学与制药工程”获批为“十三五”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立项建设项目,2016年获评湖北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017年获批湖北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

学院下设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医药学基础4个教研室,建有教学实验中心、人体形态机能实验中心、制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医馆、中药标本馆和药用植物园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现有教师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1人,双师型教师17人。学科带头人、名誉院长詹亚华教授是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名誉院长陈平教授是湖北省药学会理事、湖北省中药天然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学院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等科研项目共3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武汉市“晨光计划”项目2项),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团队计划一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一项,编写教材10本,专著6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10余篇。

学院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道路,注重学科和专业建设,《生药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药剂学》《药用植物学》等核心专业课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开办有培养拔尖人才的“钱学森实验班”,与企业联合开办有“九州通班”“健民实验班”“制药设备技术特色班”“药明康德化学研究特色班”“北京奥泰康特色班”“人福维药特色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定期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及资质认定,极大增强了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园林园艺学院简介

园林园艺学院开设有园林、园艺2个本科专业和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农业生物技术4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12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强,现有教师69人,主要来自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拥有胡佳诺、许先平、辛高炉三位工匠教授和产业教授;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20余部,多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或发表在核心期刊,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学院教学条件完善。建有11个专业实验室、40余处校内实习基地(点)和17个校外实习基地,含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众多实践平台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院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先后获得“湖北省五四红旗分团委”“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生在湖北省高校演讲比赛、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环保服装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开设园林工程经营管理特色班,校园绿队、暑期创业实践班、园林实践班、园林园艺工匠型人才培养教改实验班、园林修剪特训班、汇绿实验班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而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另有大批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在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等地创办了中等规模及以上的企业,带动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400余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5个本科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4个专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年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获得湖北省双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纳入湖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电子信息专业集群),2016年通过湖北省本科专业专项评估,2017年获得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已形成由著名学者领衔,中青年教授、副教授和博士教师为学术骨干的教学团队,同时拥有一支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毕业的,懂教育、有热情、并乐于奉献的思政管理队伍。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省、市级等教科研项目8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篇;申请专利10余项;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成果奖13项,编写教材20余部,主持产教研合作项目19项。

学院建有智慧教室3个,设有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等8个专业实验室,拥有近2000台(套)高性能计算机及实验设备。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先后建成了“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大学生数学建模基地”,与联想集团、中软集团、百度百捷集团等多家知名IT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举办有“计算机与信息科技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一大批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大赛中获奖,多项成果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

学院注重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次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左右,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近年来,一大批本科毕业生考取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大学硕士研究生。

管理学院简介

管理学院是学校首批成立的二级学院。现设有六系三中心,即财务管理系、市场营销系、物流经济系、文化管理系、旅游管理系、公共管理系和创新实践实训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家成长研究中心、老年康养与教育研究中心,开设有六个本科专业和三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33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以高水平专家学者为核心、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博士、硕士学历教师达84%,并聘请多位知名企业家、重点高校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近三年,教师承担各级教科研项目32项,发表论文153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6本,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9项,建成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1门,校级精品课7门。

学院现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财务手工实训室、模拟银行工作室、风投洽谈室、税务咨询室、政务服务实训室、o2o实践中心、商务谈判中心、VBSE模拟实践中心等实验实训室,与万豪国际酒店、香格里拉酒店、京东商贸、汉口北集团、三福百货、苏宁物流、湖北银雁、百胜集团、欢乐谷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锻炼等项目,现已建成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三十余个。

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市场需要、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在实现办学目标定位的实际过程中,始终强调对接“三业”(产业、企业、职业)办学;协同“三师”(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德业导师)育人的理念。近三年,共有1700余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资助。

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校友,其中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宋雄、赵丹、罗朝雄、夏寅辉等校友的创业事迹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毕业生广泛分布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外国语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开设有英语和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及商务英语专科专业,设有幼儿英语教育、旅游英语等专业方向。学院有独立的教学大楼,教学硬件设备齐全;拥有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敬业精神强、锐意改革、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50%;常年聘请4-5名外籍教师授课,还不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开展学术讲座。

学院高度重视外语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目前已有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一师一品课程等。近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级教科研项目44项,其中省市级教学研究项目23项。

学院坚持改革创新,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组建有翻译队、演讲队等,每年踊跃参加国家及省市级英语演讲赛、翻译大赛、配音大赛、辩论赛、才艺大赛等,近年来在国家级“外研社杯”、“希望之星”风采大赛、中西部翻译大赛和湖北省翻译大赛中获奖80多项。学生就业面宽,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

艺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艺术与设计学院设有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3个本科专业和艺术设计专科专业。现有一批设计实践能力强、项目经验丰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10余人,近年来获得校级及以上科研立项23项,出版著作、教材15部,师生多次在国家、省部级专业竞赛中获奖。拥有软件教学专用机房、动画手绘实验室、无纸动画实验室、数码与影像实验室、影视编辑制作室、专业制图室、珠宝工作室等专业实验室以及6个专业工作室等。校内写生、实践基地7处(如校园长城沿线、江南水乡七大风情园、问天湖精品文化建设工程、美术馆等) , 先后与火星时代、嘉禾集团、业之峰、博思中国和蓝鸥科技等数十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近三年,学院师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时报金犊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全国首届图书馆杯主题海报创意设计大赛、中国设计院校大学生生肖文化设计大赛、全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湖北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大赛、湖北省高校美术与设计大展和学院空间青年美术作品展等多项国家及省市级专业赛事中,共计获奖近200项,居湖北省同类高校前列。

体育学院简介

体育学院创建于2006年。现开设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设有健身健美、健美操、瑜伽、搏击、网球教练5个专业方向)、运动康复本科专业和社会体育专科专业。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789人,其中本科生435人。

学院下设专业理论教研室、健身健美教研室、武术搏击教研室、大学体育教研室、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运动训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人体形态机能实验中心。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拥有“体育保健学实验室”和“体适能实验室”,中心配有先进的身体成分分析仪,全套力量测试仪和运动损伤治疗设备;人体形态机能实验中心拥有“虚拟解剖实验室”和“运动生理学实验室”,中心配有先进的数字人体虚拟解剖系统和人体生理学实验系统。

运动训练中心设有健美、团操、搏击、武术、瑜伽、形体、游泳、羽毛球、乒乓球、飞镖等多个室内训练场馆(室),总面积达22578平米。

学院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国家健将级运动员4人,国家一级运动员12人,曾入选国家队3人,省级专业队5人。

学院遵循“面向健康产业,立足武汉、服务湖北、辐射全国”发展战略,践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健身指导与运动康复指导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行产教融合、对接岗位、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受到行业青睐,就业质量、满意度不断提升。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汽车服务工程5个本科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2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1400余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先后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和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9人,讲师27人,近年来,申报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教材1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建设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液压与气压传动、PLC控制、普通金工、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汽车发动机拆装等10多个实验实训室,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独立的教学大楼。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逾1000万元。与此同时还建设了1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秉承“立德为本、创新为魂”的院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先后涌现出许大卉、骆群曙、陈才坡等一批国家级优秀大学生典型。学院注重学科竞赛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一大批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百余人考入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继续深造。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建筑工程学院简介

建筑工程学院前身是2008年成立的建筑系,2014年7月升格为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2157人。学院下设工程管理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筹),开设有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4个本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2个专科专业,其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全省首批获批的专业之一。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学院现已拥有一支由重点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具有丰富专业知识或从业经历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9人,博士13人,一级建造师8人,注册造价师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1人。

学院建有自行设计、总投资超过3000万,集教学、科研、实验、交流、创客平台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工程实训中心,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能满足土木相关专业实验教学、科研及专业双创教育的需求。学院高度重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校办企业湖北新广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级资质)等平台,构建了校企一体、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

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校企合作。与阳逻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获批“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与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隧道特色班”,与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广田实验班”,与武汉创高建装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创高实验班”等,校企协同培养专门领域应用型高技术人才,成效显著。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学生超过400人次在校外各级学科竞赛及创业大赛中获奖,超过10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包括上海隧道股份、中天集团、广联达、宾得励精科技、创高建装、广田集团、中建铁投、广州博瑞等上市公司在内的40余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