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机械工程系】

  咨询电话:025-85864104、51550005(小灵通)、51550006(小灵通)

  “手脑并用,双手万能”,遵从黄炎培先生倡导的办学思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立足市场,服务企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中奋进,在探索中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努力已成为一个高职特色明显、产学研成效斐然,规模效应显著、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优势凸显的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一支耀眼的奇葩!培养高职技术人才64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目前机械工程系拥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运用技术三个专业群,涵盖自动机与自动线、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物流机械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等9个专业方向。
  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机与自动线)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劳动社会保障部直通车试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分别为国家紧缺人才试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数控国家级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国家紧缺人才试点专业;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省品牌专业建设点,08年评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以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技术,成立了江苏省精密制造研发中心,;并在校内建有包括校企合作的顶岗培训基地、产品制造基本技能实训中心、产品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中心、精密成型及模具制造技术实训中心、产品设计与制造实验中心、机器人创新制作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中心,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综合实训中心、大学生机电创新实践中心的1个基地8个中心和校企合作的8个校外实习基地。
  机械工程系师资队伍的高级职称比例60%,其中教授8人,中级职称比例40%,研究生比例72%,双师比例85%。教师中有多人分别担任中国制造信息化学会理事、省高职工程训练学会会长、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数控技术专业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工程图学会理事、省力学学会理事等职。近三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和主审高职教材20余本,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1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20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精品课2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4本。
  机械工程系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企业环境为背景,以培养机械技术应用岗位人才为目标,按应用技术人员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展示风采,显示实力。在历次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得过多项团体一、二等奖、在江苏省首届机械创新大奖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江苏省第三届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在江苏省数学建模竞赛、江苏省电子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机械工程系特别重视与企业的广泛联系,先后在南汽集团、熊猫集团、金城集团、南京卫岗乳品集团、南京卷烟厂、南京高速齿轮有限公司、南京德塑实业有限公司、华飞电子有限公司、南京中牧集团、南京机电产业集团、中美合资东方激光有限公司、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一方面,学生在企业中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实习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历年来,机械工程系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是98%以上,他们不仅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许多学生还成为三星、华飞、夏普、西门子、金城、熊猫、卫岗乳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技术骨干。
  机械工程系在学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系师生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办成教育教学思想先进、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达到领先水平,在国内达到一流水平,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公认的品牌专业。机械工程系在今后发展中将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努力开拓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局面。


  【电气与自动化系】

  咨询电话:025-85864057、51550007(小灵通)、51550008(小灵通)

  电气与自动化系是培养电气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照明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热能自动化技术等方面高等应用性技术专门人才的摇篮。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4000名。现有电气自动化技术、过程控制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照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等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及江苏省品牌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电气与自动化系已经建立了先进的、完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符合经济建设需求、高职特色明显、产学研成效斐然、规模效应显著的电气、电子通信类重点专业。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瞄准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强化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着力打造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电气与自动化系所设专业技术先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创新,适应性强,实用性好,做到与现代企业发展同步,毕业生就业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系部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若干个紧密型就业基地,每年毕业生就业启动早,效果好,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8%。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应用性人才经受了社会的检验,赢得了众口交赞的声誉。电气与自动化系还与英国威根和莱学院合作办学,联合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可在本校完成学业,也可去英国继续学习。
  电气与自动化系办学条件优越,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建立了技术先进的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拥有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国家级实训基地、江苏省电气技术基础示范教学实验中心。 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室23个: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机电控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PLC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调速实验室、通信实验室、EDA实验室、高频电子实验室、家电维修实训室、智能仪器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中心、智能楼宇实训中心、中央空调实训中心、施耐德(电气)联合培训中心、电梯控制技术实训中心、电气控制实训中心、过程控制实训中心、电子产品装调实训中心、照明电气实训中心、弱电工程实训中心,总投资近2500万元。电气与自动化系现有100名专兼职教师。其中,专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60人,讲师2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了70%。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多次主持省级科研课题。电气与自动化系是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研究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科)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电工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电子工程师理事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委员会单位。近三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和主审高职教材20余本,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1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5项,《电气技术基础》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
  电气与自动化系与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讯有限公司、中美合资东方激光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有限公司、江苏爱涛物业有限公司、南京国显电子公司、南京华仕德机电有限公司、南京长盛仪器有限公司、南京奶业集团、南京卷烟厂、南京交通大厦、南京瀚尔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每年专业毕业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企业优先录用毕业生就业。许多学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技术骨干。校内外实验室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技能培养、上岗培训,形成真实工业背景职场氛围。电气与自动化系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职业功能模块构建电气自动化、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职业资格与学历并重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职业资格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带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已取得较好的成效,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展示了学生实力和风采,在近三届的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中连续取得国家一等奖、省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在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亮点与特色:
  电气与自动化系经过多年的建设,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范实施为代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依托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国家实训基地、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维修电工示范实训基地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成区域电气及自动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及产学服务一体化基地,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电气与自动化系形成了校内产学结合、融技术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型或真实仿真型的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教学基地,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比例占实训基地总数的80%以上,半年的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学生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2.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和引进建立了一支专业教学水平高、科技服务能力强、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0%、外聘行业、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比例50%以上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了专业群中课程和实训教学团队,以确保专业教学质量。
  3.制定符合高职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规范、核心课程质量标准,为高职教育的专业基本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考核建立必要的基本规范。并通过推进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障教学管理效能。
  4.在社会服务方面,通过江苏省维修电工示范基地、江苏省医疗器械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江苏省机电职教集团平台,深化与企业合作和服务,利用优质资源做好全省电气、电子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做好江苏省职师资培训工作和江苏省职教技能大赛。通过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团队,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工商管理系】

  咨询电话:025-85864224、51550013(小灵通)

  工商管理系拥有国际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和市场营销6个专业群,涵盖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会计、投资理财、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等18个专业(方向)。其中,国际商务专业群为国家示范性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为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商贸技术实训基地主要承担着六大专业群实践教学任务,同时面向企业社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面向兄弟院校资源共享。该基地面积共约4000平方米,设备总值近千万元。还通过校企合作建有20多个工学结合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工商管理系现有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36%,双师型教师达6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73%。此外,还聘请行业(部门)领导、知名企业家、重点高校知名专家四十余人担任我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中有19人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团体、教指委、研究会任职。近三年来,获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2项,主编和主审高职教材33本,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工商管理系学生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竞赛中获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省级竞赛中获奖9项,其中:特等奖2项。
  工商管理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本系的已有基础和条件,秉持“建一流系部、办一流专业、创一流教学、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理念,规划 “十一五”发展目标。到2010年,把本系建成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科研成果丰硕,实验实训条件一流、产学合作紧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特色明显,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优势突出的一流系部,并使主干专业群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家示范性专业群。


  【信息工程系】

  咨询电话:025-85864280、85864049、85864199、51550009(小灵通)、51550010(小灵通) 传真:025-85864105

  办学特色:历史悠久、成绩显著
  秉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人黄炎培先生“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办学理念,信息工程系立足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服务于IT企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改革中奋进,在竞争中求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专业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手段先进、实训条件优良、规模效益显著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在校生规模达2,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多年来,信息工程系培养的毕业生因敬业精神好,工作能力强,普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和社会的承认,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和管理骨干。此外,在校学生多次在国内外专业比赛中获得大奖。吴建峰和孙俊同学在校学习期间就已考取系统分析师资格证书,获得了高级工程师的任职资格,通过中级职称任职资格考试的同学更是逐年增长,2008届毕业生率达到98.88%。
  专业设置:面向市场、特色鲜明
  根据江苏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要建成信息产业强省,形成“软件特色化、硬件集群化、服务普遍化”的发展格局,建成全国重要、全球有影响力的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和信息产业高地,为IT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工程系现有软件技术专业群(包括:Java技术专业方向、.NET技术专业方向、软件测试专业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包括:网络技术与安全专业方向、电子商务专业方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群(包括:手机游戏设计专业方向、PC游戏设计专业方向、多媒体软件与网站设计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与信息家电专业群(包括:嵌入式系统设计专业方向、信息家电技术专业方向)。
  软件技术专业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由国家财政直接支持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络技术专业方向)是江苏省特色专业。
  师资队伍:理念先进、敬业奉献
  信息工程系教学力量雄厚,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30人,工程师14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4人,博士6人,留学与出国进修6人。承担并完成各级科研项目50余项,曾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优秀教材奖5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出版教材、学术专著20多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
  专业建设瞄准国际国内IT产业发展动态,将最新的技术纳入专业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原则”、“贯彻‘工学结合’、实行专业教学与学生综合技能实训合一”、“大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开展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提高”等理念,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实训条件:设备先进、环境优越
  软件仿真工厂由国家财政部直接支持建设,现已建成投入使用,是目前国内高校最好的软件设计实训基地之一。工厂内部设有2个Java技术工作室、2个.NET技术工作室、1个软件测试技术工作室、3个卓越实验室、1个游戏设计工作室、1个嵌入式技术工作室。按软件企业的职场环境要求设计,引进企业软件设计项目,学生在每学期都随着课程学习的进行来参加各类软件设计开发工作,嵌入式技术工作室可以进行嵌入式软件设计开发,填补了国内高职院校嵌入式软件实训设计的空白。通过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专业学习与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实训工作室采取六人一组的桌椅布局方式,方便在实训时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开发小组的方式开展工作。实训室内部的空间较为宽敞,方便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实训教师的指导。
  实训室内部墙面布置了反映软件设计规范、流程的招贴画,在每个实训室入口处挂了醒目的7S行为规范标语。
  实训室设有文化墙,用于张贴临时性的公示文档。
  实训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电教设备和可擦写白板,方便学做合一形式的教学和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集体研讨。
  此外,还设有CISCO网络技术实验室、信息系统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网络游戏设计实验室、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专业实验室,构成了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信息工程系与南京永创教育联盟、江苏省软件园、南京市软件园,南京浦口高新区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南京乐天堂科技公司、南京麦顼克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宝林软件公司等多家IT企业合作组建了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环节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强化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实现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


  【艺术设计系】

  咨询电话:025-85864202、85864206、51550014(小灵通)、51550015(小灵通)

  十年的风雨兼程,十年的锻造锤炼!成立于2001年的艺术设计系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在学院“敬业乐群”的校训指引下,全体教师锐意进取,努力激发学生们内心深处的灵感,为达到天、地、人三位合一的理想境界而在不懈追求着!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发展,目前的艺术设计系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和谐系部!目前我系具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装饰艺术设计四个专业群以及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首饰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及施工管理、产品造型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游戏美术设计(南京多伦多传媒学院国际联合办学专业)、影视动画等十个专业方向,在校生千余人。其中,动漫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为院级品牌专业;Flash动画、家俱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园林景观为院级精品课程。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系采用以专业群带动教学团队,实行教学工作室、综合实训、毕业项目和毕业创业相结合的模式。综合模型工作室、造型工作室、印刷工艺工作室、广告设计工作室、影视编辑工作室、MAC和PC设计专用计算机房、摄影工作室、多媒体设计教室、专业资料室、艺术设计展厅以及12个校外实习基地很好地保证了我系常规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我系已经是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高级室内设计员(师)、广告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动画绘制员、家具设计师等资格技能证书的认证、培训点。在给学生树立“技能改变命运”的职业精神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明白“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努力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多年来,我系已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设计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春华秋实,桃李纷芳!浓绿万枝红一片,动人春色渐满园!在每一位成功的学生背后,都有一批默默奉献着的老师,使他们用巨人的肩膀支起了明天的太阳!
  建系十年来,我系富有朝气和创新意识的五十多位教师以勤勉务实的治学态度先后在《装饰》、《美术与设计》、《艺术教育》、《艺术百家》、《美术大观》等全国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及作品数百篇;在各类出版社已出版多人专著八部,并且每年都能在国家和省级各类艺术大赛中获奖,学生的作品也相继在全国和省级以上广告大赛、各种绘画展览中入围和获奖。
  十年磨一剑,今日终示君!如今,信步游走在这展厅之中,驻足观赏这些或灵动飘逸,或端庄肃穆,或浓妆重彩,或简洁生动的作品之时,我们不禁心潮澎湃!在这里展出的作品虽不敢说都已经蜕变成斑斓的蝴蝶,但她们都是我系老师们辛勤耕耘之作,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首没有文字的诗歌,纸上瞬间,看似容易,成却艰辛!泼墨挥毫,殚精竭力,无愧无悔于他们曾经为追逐自己的梦想所做出的努力!
  朱子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谱写艺术设计系明日更加绚丽的篇章,让我们一同携手继续……
  只有坚定的信念,才会有持久的努力!


  【基础课部】

  咨询电话:025-85864068、85864069、51550016(小灵通)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成立于1960年,前称基础学科,是我院重要教学工作部门之一。现有教师66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6人、讲师30人、硕士37人,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部门下设数学教研室、理化教研室、汉语教研室、大学英语教研室、对外汉语教研室、小语种教研室等六个教研室,拥有理化实验室、数理实验室、数学建模训练中心、语言能力综合实训室等。开设了商务日语、应用韩语、文秘(涉外文秘)、统计实务(外贸统计)等专业,培养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具备较强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商务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的统计人才的各类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既懂外贸实务又能从事市场调查、经济预测、经济信息分析和其它经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等数学》已经被评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在基础课部的精心组织培训下,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成绩斐然,自2002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和江苏省一、二等奖,2007年位居全国同类院校之首。
  近年来,基础部全体教职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学院坚持科学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深化管理改革,建设和谐校园的总体思路,遵循学生为本、质量立校;教师为根、人才强校;创新为魂、特色兴校的治校方略,将“师资队伍一流、教学管理严谨、教学质量领先、特色鲜明、不断创新、教科研学术活动有作为”作为部门建设的基本目标,以课程改革凝聚人心、以教学创新激发活力,积极探索创建全新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体系,积极探索将基础课教学全方位融入我院以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实训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框架之路,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发展打牢根基,为学生就业、从业、创业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学院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轻化工系】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系是依托江苏省轻工协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双向拉伸设备技术专委会(筹)、江苏省塑料工业协会、南工院塑料加工技术研究所建设成立的服务江苏长三角地区塑料成型加工设备制造和制品行业企业的专业系,目前设置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两个专业群,主要为电子塑料制品(如电子接插件、电子封装、绝缘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塑料薄膜、中空成型)、汽车塑料件(内饰件、外装件、功能结构件)、家电等行业培养高等应用性技术专门人才。
  轻工是江苏省的强势产业,塑料及其相关企业遍布全省。江苏塑料加工工业总量持续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产品的涉及领域从农业,工业和消费品包装,到建材、汽车、机械、军工、电子通讯等。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3500余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23家。全行业制品生产能力达500万吨以上,2007年完成生产吨位逾40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997亿元,继续保持10%以上的递增。另外,江苏塑料工业加工上游的石化产业和塑料机械装备业都是全国第一。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有和专业相关的塑料加工技术研究所、模具研究所和包装机械研究所,近年来承担了大量的科研课题、申请了十多项专利,积累了一定的实验、实训设备。在师资力量上,几个研究所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十几名,长期从事塑料成型加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实验、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轻化工系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办学条件优越,拥有校内实训场地1000平方米,主要采用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瞄准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强化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打造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实现学做合一、双手万能的办学理念。所设专业技术先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创新,适应性强,实用性好,做到与现代企业发展同步,毕业生就业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
  轻化工系依托行业企业办学,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有大量紧密型就业基地;系部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多次主持省级科研课题。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技能培养、上岗培训,形成真实工业背景和职场氛围。 轻化工系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职业功能模块构建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职业资格与学历并重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职业资格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带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