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中北大学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历经太原机械学院、华北工学院,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太原市,并在朔州市设有校区。学校总占地2758亩,建筑面积近10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27.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亿元,可利用中外文图书资源360万册,拥有完善的教学和公共服务设施。

  学校学科涵盖工、理、文、经、管、法、教、艺八大门类,设有16个专业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并与合作方创办有独立学院——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防科工局“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省重点学科10个,山西省“1331工程 ”一流学科1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西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支持学科2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1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点65个,以及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本科专业85个。具有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教职工2415人,有双聘院士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全国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三晋学者”特聘教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2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专家20人,中央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5人。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29个省份实现了一本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38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900人。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优质教学资源。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进程,努力构建全球化教育格局,与世界100多所高校、国际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保持在90%以上,2017年达到了92.3%。

  学校坚持创新引领,科技报国。学校拥有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省部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十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330项,各类项目总数38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24亿余元,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108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72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50余部。

  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推动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重大武器型号等,共有70多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系列工程。深度融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省市正在规划以我校为内核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园”,园区占地1500亩,含大学生双创区、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中试区、成果转化孵化区和军民融合研究院等“三区一院”。2017年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到400余项,分别与地方政企合作建成3D打印研究院;转化紫苏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将北斗导航技术应用于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与阳煤集团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共同建设“铝镁合金构件智能制造产业园”,园区总投资8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铝镁合金材料深加工基地,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建校77年来,中北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魂军工、根植三晋,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太行精神”红色基因和“致知于行”校训,造就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独特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引领着学校始终登高望远、砥砺前行。迈进新时代,学校在科教强国和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贯彻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部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争一流、强特色”为目标,实施“两翼齐飞、内涵发展、综合改革、人才强校、国际化”五大重点发展战略,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实现“百年百强”中北梦而努力奋斗!

学校领导

校党委书记

中北大学

李忠人,男,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1959年9月生,山西阳高人,现任中北大学党委书记。1982年1月山西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历史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组织部部长,2008年10月任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2014年3月任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山西省高校工委副书记。2015年12月任中北大学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高校党建、世界近现代史、非洲史研究。先后发表党建文章和专业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参加撰写著作6部、省统编教材2部。论文获省优秀社科成果奖3项,参撰的《非洲通史》获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历史学一等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兼任中国非洲史学会副会长、山西省历史学会理事。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优秀组工干部”、“山西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山西省高校优秀组织部长”等荣誉称号。

校长、党委副书记

中北大学

刘有智,男,1958年1月生,山西潞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入选专家。现任中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82年太原机械学院毕业留校,1988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1995年6月任化学工程系主任,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1月任华北工学院副院长。2004年6月任中北大学副校长。2012年8月任中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刘有智教授长期致力于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超重力环境下多相流反应与传递性能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无机膜制备与应用研究和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特别是在超重力化工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了《超重力化工过程与技术》专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件;负责起草了我国第一部《超重力装置》行业标准。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第二届道德模范”务实创新十大人物奖和“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称号。刘有智教授所率领的团队于2010年获得“山西省优秀导师团队”和“山西省五四青年劳动奖状”。

校党委副书记

中北大学

安建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60年8月生,山西省永济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北大学党委副书记。1982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牧医系,1993年至1996年在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学习,2000年至2002年在山西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学习。1982年至1985年在榆次市农牧局工作,1985年5月至2003年2月在山西财经大学工作,2003年3月任运城学院副院长,2009年12月任运城学院党委副书记,2010年12月任中北大学纪委书记,2015年12月任中北大学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

中北大学

曾建潮,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0月生,陕西省大荔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北大学副校长。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1990年起先后任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自动化系主任(1997年起兼任计算机系主任)、计算机系主任,1999年任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副院长,2004起任太原科技大学副校长,2015年12月任中北大学副校长。

主要从事复杂系统与群体智能、智能计算、复杂系统的健康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完成国家“八六三”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原机械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项目、省自然基金项目、省青年基金项目、省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单位委托项目30余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兼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自动化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副校长

中北大学

薛智,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山西省寿阳县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教授。1986年太原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设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任系分团委书记、总支委员。1992年1月至1995年8月任党委办公室、党委和校长办公室保密科长、统战部副部长;1995年9月至2006年7月任中北大学人事处处长;2006年7月至2013年5月任中北大学财务处处长。2013年5月担任中北大学副校长。

副校长

中北大学

白培康,男,1969年8月生,山西原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90年7月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我校工作,1999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00年至今,历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学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人事处处长等职务。2013年4月任中北大学副校长。兼任山西省铸造新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等学术职务。

主要从事激光成型技术、材料再生与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等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部。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曾获“山西省青年五四奖章”、“山西省科技奉献一等奖”、“山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副校长

中北大学

熊继军,男,汉族,1971年8月生,湖北省浠水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山西省委常委。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动态测试技术、微纳传感器件与系统,是973首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主持“973”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防重点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著作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三晋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微米纳米学会理事、仪器仪表学会微纳系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仪器科学与测控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