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学院始建于1993年,前身为浏阳外国语进修学院;2002年,由湖南浏阳河职业教育集团独资投入,建成办学功能齐全的浏阳校区;2005年,开办了第一个高职专业——商务英语;200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升格为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并实现浏阳、长沙两地办学,成为我省唯一以应用外语专业为主导的高职院校。

  二、办学条件

  学院浏阳校区占地面积185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教学、实训、生活、服务、文体等设施一应俱全,能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长沙校区依托原湖南税务专科学校完备的办学条件实行合作办学,可容纳在校学生7000人。为满足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全面提升办学能力,学院已在长沙望城区征地683亩,总计近7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建设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全面启动,2018年底,第一期35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将基本建成,学生将铁定搬迁入住。新校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一座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校园,成为我省高职院校的建筑标杆。

  三、专业设置

  学院以外语教育为主导,以涉外商贸服务类人才培养为目标。现设有英语系、西语系、东语系、涉外经济管理系、护理系、中职教育部,共开设了21个专业,面向全国18个省、市、区招生,目前共有在校学生12000余人。学院的专业体系分为应用外语类、商贸服务类、涉外护理类三大板块,人才培养主要对接国家的“一带一路”和湖南的外向型经济。目前,应用外语专业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的“拳头产品”,以湘雅医院知名教授、博士为学术和管理团队的涉外护理专业成为了广受市场欢迎的特色专业。2018年,学院又获批了学前教育和助产两个新专业,成为全省唯一非师范类高校中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唯一非医卫类高校中具有助产专业的高职院校,形成了新的专业增长点。

  四、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名师治学”,始终致力于建设一支由教学名师、校企双专业带头人为引领,“双师素质”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能手为主体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由四大主体构成:一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教师,二是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国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教师,三是具有行业经验和职业岗位经历的专业教师,四是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能手组成的兼职教师。现有专任教师350多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比突破70%,“双师型”教师占比突破60 %,具有海外学习及工作背景的教师占比突破20%。

  五、人才培养

  学院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一是按照市场标准,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即“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外语技能+专业技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针对专业特征,构建了“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双核课程体系”。三是发挥语言优势,全力推行“外语+专业+技能”的创新培养模式。四是深化合作育人,形成了“学校培养+企业培养+国外合作高校分段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六、学生发展

  学院注重加强学生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培养,全力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将促进学生充分、有效、高质量就业作为“良心工程”进行建设。着力构建了国内和国外两个就业市场:在上海建立了“华东办事处”,专职负责上海、江浙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就业市场开发;建立了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平台资源、外教团队资源、对外合作资源、华人华侨资源等国外就业市场拓展的“六大通道”;与60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就业基地。近三年,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平均为98.6%,就业专业对口率达60%以上,每年有150名左右的学生到国境外就业;毕业学生三年工作期内实现职务晋升的比例达40%以上。学院是湖南省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评估“优秀”高校。

  七、国际交流

  学院致力打造“市场化、职业化、国际化”办学特色,是全省对外交流与合作最活跃、国际化办学特色最鲜明的高职院校。一是与30多所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的师资力量、创新的教学模式;二是推动了多个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建立了“国际海乘班”、“赴德就业班”、“赴日就业班”等;三是依托国外高校和境外企业,建立了学分互认、语言研修、带薪实习、学历提升等不同形式的“学生国际合作培养”通道;四是在美国纽约华尔街建立了国际交流工作机构以及师生境外学习、交流、就业服务基地。2017年跻身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50强高职院校。

  八、社会影响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已成为我省小语种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涉外商务人才培养基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中心。学院是《长沙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也是目前中国高校中被世界职业教育院校联盟吸纳为会员的5所高校之一,现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长沙市骨干民办学校、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合格高校、湖南省党建工作评估合格高校、国家民政部“规范化办学评估”最高评价等级“5A”级学校,同时也是 “湖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长沙市服务外包人才优秀培训基地”。


学校领导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张合平,男,湖南常德人,196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导专员、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委员。

  曾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党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涉外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人事处处长等。2011年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被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湖南省民办学校优秀校长”。

  长期从事森林生态与旅游、城乡生态规划和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为主参加国家、部省科研项目16项,规划设计项目2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2部。曾获优秀教师一等奖,优秀教材二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到日本琉球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英国班戈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境外高校访问和讲学。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潘留仙,男,1959年6月出生,湖南益阳人,物理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曾担任湖南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主编、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湖南城市学院副院长,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现任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院长。

  潘留仙博士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在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re、Science in China、chin.phy. lett、Commun.theor phys、physics Letter A、chinese physic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15篇被SCI收录,多篇被CA、《数学文摘》、《物理文摘》摘录;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教学成果奖4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次。潘留仙博士在非线性物理与量子信息方面有独特见解,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如在弧子微扰理论的研究方面,建立了一种普遍而又实用的弧子微子微扰论的直接方法,能方便地求出非线性演化方程中微扰对孤子解的影响,给有关理论与实验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得出了一些具有物理意义的结果。在量子信息的研究方面,计算出了InAs/GaAS量子点的参数相图,使得该量子点能作为二能级量子系统用于量子计算,发现静电场能够有效延长消相干时间,这些结果有助于未来实现固态量子计算。其研究成果先后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单位引用20多次。

  潘留仙博士同时致力于教学与教学研究,先后在权威刊物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其中有些论文被全国一些知名大学列为教改参考文献;主持和参与的省级教学研究课题4项,其中一项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三项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由于成绩突出,2001年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